伏羲文化
FuXiculture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>>伏羲文化>>伏羲文化

太昊陵:二月朝祖庙会的历史沿革

时间:2021-03-18 11:36 作者:admin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6196 次

  《礼记·月令篇》说:“仲春之月……以太牢祀于高媒”。古人把神话传说中的由群婚到对偶婚的第一对夫妻——伏羲氏、女娲氏奉为神媒。伏羲、女娲兄妹相婚后,繁衍了人类。由于近亲相婚的弊端,出现了残缺。聪慧盖世的伏羲、女娲,为提高出生人口质量,开始以会的形式组织各部落男女相会成婚。就是说,每年的农历二月,人们便打破氏族观念,以“会”的形式,把各个部落的青年男女召集到一起,然后,在会场中央放一块带有“窑孔”的大石头,称“神媒石”。男女之间如果互相有意,就用手摸一摸“窑”,说明二人情投意合,然后以草遮面,进行交配。这便是庙会的初级阶段。


  “会”的形式形成之后,在相当一个时期内,成为了各个部落的青年男女相聚、相约的圣洁之地,并渐渐地改变了群婚乱配的状态,开始有了家庭。

  至春秋末年,孔子由卫国至陈国(淮阳),在陈游说中,广为宣传,改变了过去过去几千年婚姻上的陋习,使二月会逐渐变成了以朝祖进香为目的拜祖会,至此,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,而摸子孙窑成了人们祈祷生儿育女的愿望。


 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,自制祝文,亲临致祭。使得"朝祖进香"的二月会更加的隆重非常,伟为大观。

  据《陈州太昊陵庙会概况》一书记载,仅明、清两代朝廷先后派 52名大臣到太昊陵谒致祭,祭品达30多种,相当丰盛。会上,龙旗飞舞,旗杆如林,炮竹声声,香烟冲天,整个陵院,人山人海,几无立锥之地。

  到了民国,黎元洪、徐世昌等,亲制匾额,以示奉祀,二月陵会仍袭一月例。据民国23年(公元1934年),淮阳省立师范学校联合调查记载:这年赶二月庙会的人数达200万人次以上,参加大会商业的各种摊铺共52项,1476家;义务游艺40班,如龙灯、高跷、狮子、驮歌等;营业游艺23班,如梆子戏、马戏团、电影等。男女老幼,摩肩接踵,热闹非常。


  新中国成立后,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庙会的保护工作。1993年,淮阳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庙会保护机构——龙都朝祖会指挥部,具体负责庙会期间的各项工作。1998年,龙都朝祖会更名为羲皇故都朝祖会,机构设置有增无减,使庙会服务更趋完善。

  如今的太昊陵二月朝祖庙会,规模更加宏大,朝祖者已遍及全国各地。西至京汉路,东至皖西,北至鲁西南,南至湖广。庙会期间,每天人流量达20多万人,高潮时达40多万人。2008年3月22日(农历二月十五)参与庙会人数达825600人,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列入吉尼斯记录。由于会期又长达一个月,人们在朝祖进香的同时,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物资和文化交流。

  不少国际学者、友人也都在此期间来太昊陵寻古探幽,研究古老华夏的东方文明,港、澳、台同胞以及侨居国外的华夏子孙,每年都组团来太昊陵寻根问祖,并以到伏羲陵前谒祖朝拜为荣,以示不忘祖先,不忘自己是龙的传人。




版权所有:太昊陵文物保护中心      地址:河南省淮阳区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
景区办公电话:0394-2693610      景区热线电话:4006394036      邮箱:taihaolingyx@126.com      备案号:豫ICP备1800389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