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昊伏羲,继燧人氏(1)而兴者也。生于成纪,都于陈国。德参(2)天地,明合(3)日月。故曰“太昊”!教民佃(4)渔,以赡(5)日用;教民畜牧,以充(6)庖厨(7)。故曰“伏羲”!此太昊伏羲之所由名也。画八卦、造书契,而天下之文字不爽(8);作甲历、定四时,而天下之岁月不差;制嫁娶、正姓氏,而天下之人伦以序。其基肇于华胥之渚(9),其墓遗于淮阳之北。继天而王,到今受赐(10)矣!故赵公焕章、耿公金山、冯公俊、王公遵信、张公之丰、王公遵泮齐心向往,已尽三年,诚负笈(11)来朝,不惮百里之远。于是邀余作文,上表圣德,下明己心,勒之于碑永垂不朽云!
西华县学生员何海量撰文并书
刻字匠王永福、杨中玉
大清光绪壬午年春二月上旬谷旦
注释:
(1)燧人氏:又称“燧人”,三皇之一,相传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。
(2)参:参照。
(3)合:匹配。
(4)佃:通“畋”,音tián,打猎。
(5)赡:富足,足够。
(6)充:满,足。
(7)庖厨:厨房。
(8)爽:差错。
(9)渚:水边。
(10)赐:赏给的东西,给予的好处。
(11)负笈:背着书箱,比喻外出求学。
(1)燧人氏:又称“燧人”,三皇之一,相传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。
(2)参:参照。
(3)合:匹配。
(4)佃:通“畋”,音tián,打猎。
(5)赡:富足,足够。
(6)充:满,足。
(7)庖厨:厨房。
(8)爽:差错。
(9)渚:水边。
(10)赐:赏给的东西,给予的好处。
(11)负笈:背着书箱,比喻外出求学。